转型本土化深耕 探索公益合作新路径

深圳市慈善会来我司交流指导
2025.03.17
3月12日下午,深圳市慈善会戴北方会长带队参观我司和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指导交流公益合作事项。我司和基金会领导汪大维、魏洪海、龙晓晶等人出席座谈会。
 
共进电子副总经理、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龙晓晶详细汇报了基金会二十多年的公益成果,分享了具体公益项目实施经验。龙理事长表示基金会在新时期下已启动同维希望小学持续关爱二期项目,期待与社会各界创新公益模式,进一步加强合作。
共进电子总经理魏洪海汇报了公司发展历程和近期经营业绩,表示公司长期践行公益文化,“回馈社会”是共进电子不变的文化基因,特别欢迎市区慈善会的指导和帮助。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重点介绍了深圳市慈善会二十一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期待与同维在深圳本土公益事业中深化合作。深圳市慈善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累计募捐65亿元,其中85%资金投向老少边穷地区。2020年以来,慈善会推动战略转型,工作重心是推动本地慈善发展,重点布局四大新方向:社区公益创新、生态环保实践、全民公益推广和科技公益探索。
 
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余惠强、徐刚分别发言。他们高度赞誉我司和基金会二十多年公益实践成绩。副会长徐刚表示,企业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既创造就业保障千万家庭,又通过税收助力国计民生。共进电子在壮大过程中同步开展公益慈善,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副会长余惠强、徐刚同时建议企业可联动内外资源,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慈善资源,探索可持续的社会责任创新模式。
 
坪山区慈善会张国芳会长表示,他在坪山工作多年,共进电子给他留下了极为美好的企业形象,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工作联动。
 
深圳市慈善会戴北方会长总结讲话。他说,这次我是慕名而来,共进电子不仅企业做得好,而且也热心公益事业,更重要的是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并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共进电子通过基金会平台,带动广大员工参与公益行动,形成“企业引领+全员参与”的特色公益文化。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如同DNA双螺旋,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的生命密码。共进电子在企业发展和公益文化两方面都表现突出,堪为模范和表率。市区两级慈善会到访,就是想为企业和基金会做点什么,期待我们双方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探索慈善事业的创新路径。
戴北方会长表示,深圳市慈善会作为具备公募资质的5A级慈善组织,可以为企业在深的公益事业提供更多支持。后续双方要大力合作,共建公益。合作项目可以包括:1.品牌共建:市、区两级慈善会将联动媒体资源,系统梳理企业“商业-公益”双轮驱动经验,通过“鹏城慈善奖”等平台强化示范效应;2.资源链接:接入全市180余家会员单位资源网络,在医疗救助、生态环保等领域形成协同效应,依托慈善会政企桥梁功能,为企业对接政府部门、产业链上下游及社区资源,重点解决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民生痛点;3.社区深耕:借鉴企业在外省教育帮扶经验,在坪山试点“厂区-社区”共建计划,首期拟开展长者食堂、四点半课堂等民生项目。
 
戴北方会长总结,坪山区作为深圳新兴增长极,需要更多像共进电子这样的百亿级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期待通过政企协同,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慈善创新样本。
 
最后,我司和基金会创始人汪大维分享了公益初心和基金会宗旨。“公益是一种双向奔赴。我们在公益活动中得到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我们也要感谢希望小学、受资助对象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
 
汪总表示,自2000年第一所同维希望小学落地,我们企业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体系:1.文化浸润:通过基金会平台累计带动12万人次参与,沉淀出目前的公益文化;2.同步成长:我们企业与受资助学校是同步发展,25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提升希望小学的教学水平,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同维公益就要践行一天。3.科技革新:2023年基金会启动了智能工程,搭建远程教育系统,开展云端教研活动,实现深圳名师与偏远地区课堂实时互联。
面对时代发展,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汪总表示,首先是模式突破,包括从跨省支教转向本地深耕,联合坪山残联筹建“麒麟非遗特教班”,助力特殊儿童康复。其次是生态共建。公司和基金会也期待在深圳市慈善会指导下,构建新型公益生态,比如与坪山特教学校共建实训基地,计划三年培养一批非遗特教人才。希望通过创新和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公益生态建设提供实践范例。
新闻推荐
Baidu
sogou